
圖說:點甜農業合作社內的部分機器人 新民晚報記者 羅水元 攝
想到農業、農村和農民,不少人可能就會想到臟、苦和累。有的人,畢其全力上下求索的終點就是為了甩掉頭上的“農民帽子”,遠離農村和農業。然而,從上海市金山區亭林鎮周柵村走出來的農民王金悅,卻在五年前就放棄市中心年薪三十萬元的穩定職業,回村成立上海點甜農業合作社,做起了農民。
與傳統農民不一樣的是,王金悅的農業生產已插上數字高科技翅膀。在他的夢想中,農民這一職業將變得越來越高尚,種地等農活將變得越來越可以享受——未來,農民即使遠在萬里之遙的國外游山玩水,也可以同步在國內種地。
各式機器人“一條龍”種地
與一些農業合作社“隨著來”不一樣的是,上海點甜農業合作社的大門上郝然印著一排字:“用芯種有點甜,致敬每一種不可能。”
這個合作社有200畝地,初看上去,一個個大棚,一壟壟菜地,一片片果園,都與一般的合作社沒什么區別。
但是,合作社內的“農具”,遠非一般合作社所能企及。旋耕機器人、播種機器人、植保機器人、除草機器人、噴灑機器人、采摘機器人……一個連接兩個大棚的“小棚”里,“列隊”兩側整齊擺放的機器人竟有近三十個,涵蓋了從整地到收獲的各個環節。
“這個是景深攝像頭,那個是雙目攝像頭?!痹谝粋€采摘機器人面前,王金悅告訴記者,這些攝像頭,不但可以讓采摘機器人識別其所處環境,也可以在5G網絡支持下,通過圖像識別技術和大數據系統,“秒算”蘋果、橘子、草莓、黃瓜等農作物果實與機器人間的距離,并把有關指令傳達至機器人手臂,快速采摘。
類似地,除草機器人下面也安裝了攝像頭,借助圖像識別技術和大數據系統,不但能準確分辨出草和農作物,也能指揮除草刀具,精準除去雜草。
實際操作中,王金悅“指令”一下,除草機器人便熟門熟路駛進了大棚,下面的爪子似乎長了眼睛一樣,把一畦青菜邊的雜草除個一干二凈。除到菜地盡頭時,機器人還自動轉彎,進入下一畦菜地除草。
王金悅給記者展示的視頻中,采摘機器人采摘梨子時,即使掛在樹上的梨子有高有低,有遠有近,但隨著機器人手臂自動升降伸縮,一個個梨子都被精準采了下來。同樣,為掛在樹上的小梨子扣保護袋時,機器人也都能精準“對接”——隨著“咔”的一聲,保護袋就牢牢包住了小梨子,全程時間不到十秒鐘。

圖說:上海點甜農業合作社的大門上郝然印著一排字:“用芯種有點甜,致敬每一種不可能?!毙旅裢韴笥浾?羅水元 攝
夢想使種地成更高尚職業
王金悅告訴記者,這些機器人,有的已升級迭代,其中,作畦播種機已更新至第五代,可以根據現場情況自動全向移動?!斑@樣的好處,就是機器能夠根據自動識別的現場情況,一次性把該做的工作全部完成?!?/span>
相較于人工作業,機器人作業除了快、準外,還具有不知疲倦特性。王金悅舉例說,一臺除草機器人充電一小時就能工作八小時。其中,小型的除草機器人一天能除草近20畝;而大型的除草機器人,一天除草可達五百畝左右。由于作業效率提高了,一個200畝的種植園,工作人員可從原來的三四十人減少至一兩個人。

圖說:部分機器人作業現場 受訪者供圖
不只于此的是,這一兩個人,即使遠離種植園,也能遠程指揮機器人下地干活;同時,由于機器人的作業環境溫度可以高達90℃,因此,即使是烈日如火的夏天,作業人員也一般不用擔心機器人會在大棚內“罷工”。
憑借傳統人工作業難以企及的種種優勢,這里的機器人,有的已進入了新疆等地的大型農場作業。
“有了機器人后,農民就可以從繁重的農業勞作中解放出來了?!蓖踅饜傉f,上海點甜農業專業合作社人技術團隊還在進一步努力,如采摘方面,他們就準備研發能采摘40斤大西瓜的機器人。
在王金悅的夢想中,借助機器人,種地將成為一種可以享受的工作,定義為農民的職業將是一種很享受的高尚職業,“未來的農民,將不再low,而是可以一邊在國外游山玩水,一邊遠程操作國內機器人智能種地。
新民晚報記者 羅水元
文章來源:新民晚報